以下为《四害密度监测工作实施方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四害密度监测工作实施方案
为准确地掌握蚊、蝇、蟑螂和鼠等病媒生物种群密度及其消长规律,为病媒疾病的流行病学分析和控制蚊、蝇、蟑螂和鼠等病媒生物的危害提供依据,特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监测意义
(一) 掌握监测对象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季节变化,为预测预报和处理应急事件积累基础数据。
(二) 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病媒生物防制方案提供依据。
(三) 分析病媒生物的长期变化和当地传染性疾病的相关性,为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提供技术支撑。
二、监测范围
根据甲方要求填写
三、常规监测频次
成蚊密度:每月监测2次,两次监测间隔时间不得少于7天;
蚊幼密度:每月监测1次;
苍蝇密度:每月监测1次;
蟑螂密度:每月监测1次;
鼠类密度:每月监测1次;
以上监测项目以月为统计单位,并在每月现场监测工作结束后五个工作日内将监测数据及监测报告上报甲方。
四、监测方法
1、成蚊密度监测:采用诱蚊灯光诱法。每个监测点布放诱蚊灯2盏,监测时间从当地日落20分钟后开始,诱集6小时以上,第二天,将集蚊盒从诱蚊灯中取出,对捕获蚊虫进行种类鉴定、计数,并将诱蚊灯监测数据结果填入附件一《成蚊诱蚊灯监测记录表》内。
成蚊密度计算:成蚊密度(只/晚)=捕获蚊虫数/灯数
2、白纹伊蚊诱蚊诱卵指数监测:采用诱蚊诱卵器法。每个监测点各布放100个诱蚊诱卵器,连续放置4天,第四天检查、收集诱到的成虫及蚊卵,将诱蚊诱卵器监测数据结果填入附件二《诱蚊诱卵器监测记录表》内。
诱蚊诱卵指数计算:诱蚊诱卵指数=阳性诱蚊诱卵器总数/回收诱蚊诱卵器总数×100%
3、成蝇密度监测:采用笼诱法。每个监测点布放5个诱蝇笼,在居民区和公园采用红糖食醋做诱饵、在餐饮和XX村采用隔夜鱼肠做诱饵,每次放置6个小时,上午9-10时布放,下午3-4时收回,收笼后,用药杀死捕获蝇类,同时对捕获蝇类进行种类鉴定、计数,并将诱蝇笼监测数据结果填入附件三《蝇类监测记录表》内。
成蝇密度计算:成蝇密度(只/笼)=诱蝇总数/诱蝇笼总数
4、蟑螂密度监测:采用粘捕法。统一使用粘蟑盒调查,每处布放20张粘蟑盒。市场布放在食品加工销售柜台,餐饮和宾馆、酒店布放在操作间和餐厅,居民区布放在各户的厨房,晚放晨收。回收后,对捕获蟑螂进行种类鉴定、技术,并将粘蟑盒数据结果填入附件四《蟑螂监测记录表》内。不得选择一周内药物处理过的场所监测点,每次监测时,粘蟑盒必须更新。
蟑螂密度(只/张/夜)=捕获蟑螂总数/回收的粘蟑盒总数
侵害率(%)=阳性粘蟑盒总数/回收的粘蟑盒总数×100%
5、鼠类密度监测:采用鼠笼法。每个监测点布放100个鼠笼,晚放晨收,居民区和公园以红薯为诱饵、餐饮和XX村以油条为诱饵;室内按每15m2布笼1个,超过100m2的房间沿墙根每5m布笼1个。特殊行业各类房间(厨房、库房)都应兼顾。室外直线布笼,每5m布笼1个。捕获鼠类后,进行鼠种鉴定,并将鼠笼监测数据结果填入附件五《鼠密度监测记录表》内。
鼠密度计算:鼠密度(%)=捕鼠总数/有效鼠笼总数×100%
有效鼠笼总数=布放鼠笼总数-无效鼠笼总数(含丢失或损坏等)
五、四害密度控制标准
本项目监测方法及监测数据参照国家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
1、鼠类:GB/T 27770-2011
2、蝇类:GB/T 27772-2011
3、蜚蠊:GB/T 27773-2011
4、蚊虫:GB/T 27771-2011
蚊虫密度控制标准:
1)、小型积水蚊虫密度控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蠊
美洲
大蠊
澳洲
大蠊
黑胸
大蠊
合 计
密度 (只/张某某)
监测日期
气象条件
监测人: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四害密度监测工作实施方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四害密度监测工作实施方案由用户“LXJ4408”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