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第二章XXXXX“坚定理想信念”的教学分析与设计》成功,点击此处阅读
首页 →文档下载

第二章XXXXX“坚定理想信念”的教学分析与设计

以下为《第二章XXXXX“坚定理想信念”的教学分析与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教 案

授课时间





章节名称

第二章 “坚定理想信念”的教学分析与设计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正确理解理想信念的内涵和特征,明确理想和信念的关系,正确认识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学生能够提高对理想信念问题的理论认知,坚定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理.大想及其关系。学生能够正确看待理想和现实的矛盾,走出思想认识上的误区,树立科学的奋斗目标,将个人理想与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相结合,契合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艰苦奋斗,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中成就自己的精彩人生。



教学重点

1.理想信念的内涵和特征。

2.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3.坚定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

4.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5.认识共产主义远理.大想。

6.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7.共产主义远理.大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个人理想的关系。

8.志存高远与脚踏实地。



教学难点

1.坚定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

2.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3.共产主义远理.大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个人理想的关系。

4.志存高远与脚踏实地。



教学方法

案例式教学法、专题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和研究式教学法等



课程资源准备

教材、多媒体、PPT



主要内容、 逻辑结构、 课时建议



本章主要讲授的是新时代大学生应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当中。大一新生正处在原来的奋斗目标已经基本实现、新的目标还未完全确立的关键时期,理想信念教育对于解决学生理想信念不够坚定、学习方向不够明确和学习动力不够充足的问题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本章的教学内容遵循了“从思想到行为”的逻辑结构,即通过对理想信念的内涵和特征等理论知识的建构到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等思想意识的确立、探讨理想变为现实的途径和方法等实践行动的指导。本章从内容上来看,包括三节。

第一节主要讲述“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本节从理论上厘清理想和信念的基本概念、特征及其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提升大学生对理想信念的理论认识,是大学生树立科学理想的前提。这一节的教学重点是理想和信念的科学内涵、相互关系以及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教材侧重从理想信念与个体人生关系角度来论述理想信念的意义,但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在发展进程中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充分展现了理想信念更为宏大、震撼的意义,结合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历史意义讲好理想信念的意义,有助于让学生深刻领理.会想信念的重要性。

第二节主要讲述“崇高的理想信念”。本节依据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知识逻辑,旨在帮助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理.大想,正确认识远理.大想和共同理想的关系,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自觉做共产主义远*_**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本节的重点是讲清楚科学的理想信念是什么,为什么要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第三节主要讲述“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本节讲的是如何实现理想的问题,讨论理想与现实、个人理想与社理.会想的关系,从国家、民族发展和个人成长关系角度,讲清楚为什么“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从而将理想信念教育落实到青年大学生个体的成长实践中,分析大学生在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理想,是自身成长成才的现实需要,也是国家和人民的殷切期盼,从而让理想信念教育可感知、可体验、能行动。本节从正确认识和实践的角度来阐释理想的实现途径,是前两节内容的落脚点和依托。

依据本章的教学内容与逻辑结构,教学可以依照教材内容以节为教学模块展开教学,每节教学时间安排2课时,共6课时。



教学中需要讲清楚的基本问题



1.人为什么要有理想

“人为什么要有理想”是理解理想的内涵和确立科学理想的认识前提。有些学生认为,“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很快乐,因此崇尚这样一些流行语:“我平庸,我快乐”,“追求为痛苦之源,平庸为快乐之本”,“人的期望越高,压力越大,给自我预留的生活空间就会越来越小,从而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针对大学生的这些错误认知,我们应该让大学生认识到:人不仅是生物意义上的存在,还是文明意义、社会意义和历史意义上的存在。作为文明的、社会的、历史的存在的人,并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社会文明的教育、熏陶,逐渐在思想中形成关于“人应当怎样生活”“人与人的关系应当怎样”的认识,并将这种认识同自己联系起来,认识到自己作为一个人应当怎样去生活、怎样在生活中待人接物,从而逐渐将那些外在于自己的、构成人类文明的传统、道德、习俗、规范、制度等,一步步转变为自己的自觉需要——作为文明的、社会的、历史的“人”的需要,使自己成为一个自觉的、行为不再像动物那样只为自然本能所支配的人。这个过程就是每个青年人都应当完成的精神发育的社会化过程。理想就是人们从自然人转变为文明的、社会的、历史的人的精神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标志。将理想置于这个从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的精神发展过程中来理解,就可以看出,人之所以会产生理想,就在于:第一,人所特有的社会性本质。这种本质不是天赋的,而是后天获得的,只有转化为某种直接主导人们生活的主观观念,才能支配人的现实生活,即观念决定人的命运。第二,人的这种主观观念的核心,是有关“人”的明确认识。第三,人们正是以这种有关“人”的自觉认识为标准来衡量自己的现实生活,从而产生否定现实状况的认识,形成“人应当怎样生活”“好社会应当怎样”的个人理想和社理.会想。

2.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首先,理想信念昭示奋斗目标。人生是一个在实践中奋斗的过程,要使生命富有意义,就必须在科学的理想信念指引下,沿着正确的人生道路前进。理想信念是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定向器,一旦确立就可以使人方向明确、精神振奋,即使前进的道路曲折、人生的境遇复杂,也能看到希望和曙光,永不迷失前进的方向。只有理想信念坚定的人,才能始终不渝、百折不挠,不论风吹雨打,不怕千难万险,坚定不移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奋斗。人的理想信念反映的是对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期望,因此,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就意味着以什么样的期望和方式去改造自然和社会,塑造和成就自身。只有树立起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够解答好人生的意义、奋斗的价值以及做什么样的人等重要的人生课题。

其次,理想信念提供前进动力。志向高远,便力量无穷。一个人有了崇高坚定的理想信念,才会以惊人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成就事业。与此相反,一个人如果没有崇高坚定的理想信念,就有可能浑浑噩噩、庸庸碌碌、虚度一生,甚至腐化堕落、走上邪路。无数杰出人物之所以能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业绩,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创造奇迹,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们具有崇高坚定的理想信念,从而具有披荆斩棘、锲而不舍的动力。大学时期确立的理想信念,对今后的人生之路将产生重大影响,甚至会影响终身。大学生人生目标的确立、生活态度的形成、知识才能的丰富、发展方向的设定、工作岗位的选择,以及如何择友、如何面对挫折、如何克服困难等问题的解决,都需要一个总的原则和目标,都离不开理想信念的指引和激励。大学生应当重视理想信念的选择和确立,努力树立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使人生道路越走越宽广,使宝贵的人生富有价值。

最后,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理想信念是衡量一个人精神境界的重要标尺。理想信念作为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一方面能使人的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统一起来,使人的精神世界成为一个健康有序的系统,避免精神空虚和迷茫;另一方面又能引导人们不断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标,并在追求和实现理想目标的过程中提升精神境界、塑造高尚人格。在追求理想和实现理想的过程中,人们要不断面对各种挑战、抵御各种诱惑、突破各种局限、克服各种困难。这个过程是人的精神世界从狭隘走向高远、从空虚走向充实、从犹豫走向执着的过程,也是一个人沿着自我成长和完善的阶梯不断攀登、逐步提升精神境界的过程。

3.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诞生于19世纪中叶的马克思主义,其真理的光芒穿越100多年的风烟云雾,更加灿烂辉煌。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是迄今为止最科学、最严密、最有生命力的理论体系,是人类文明史上的思想高峰。马克思主义学说推动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风起云涌,是对现实世界影响最广泛、最深刻的学说。没有哪一种理论能达到马克思主义的高度,没有哪一种学说能产生如此大的力量。尽管世界发生了很多变化,但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并没有超出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基本规律。在21世纪来临的时候,马克思仍被西方思想界评为“千年第一思想家”。人们赞誉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也为它的崇高道义、科学方法和深邃远见所折服。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近一个世纪以来,无论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冲击和干扰,受到什么样的否定和诋毁,我们党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的大旗,自觉把它作为行动指南,坚定不移、毫不动摇。

第一,马克思主义是迄今为止最科学、最严密、最有生命力的理论体系。列宁指出:“马克思学说具有无限力量,就是因为它正确。”马克思主义是在批判地吸收前人优秀思想成果、总结人类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创立的科学理论,是人类文明成果的集大成,它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在人类思想史上,就科学性和真理性而言,还没有一种思想理论能达到马克思主义的高度,还没有一种学说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世界历史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甚至一些并不赞同马克思主义的人也承认,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文明史上不朽的思想丰碑。

第二,马克思主义代表了最广大劳动群众的根本利益。马克思、恩格斯都出身于资产阶级家庭,但他们反对少数人的统治,反对人剥削人的制度。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可以说,历史上从来没有一种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与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命运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正因为这样,马克思主义一经产生,就“在世界的一切文明语言中都找到了拥护者”。中国正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人民群众才真正掌握了自己的命运,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第三,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它不满足于“解释世界”,而致力于“改变世界”。列宁曾说过,马克思“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这个伟大的认识工具,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深刻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及发展规律,为人类把握事物发展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科学指南。毛主席形象地把它比喻为“望远镜”和“显微镜”。正是因为有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我们才能深刻认识世界的本质、理解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才能洞察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把握历史发展大势。马克思主义从理论走向变革现实的实践,深刻改变了世界面貌,有力地推动了世界历史进程。对于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来说,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一种理论能够比马克思主义更实用、更管用。

第四,马克思主义科学预测了未来社会的理想状态,指明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从人类诞生之日起,特别是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就在苦苦探寻理想的社会状态。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旧世界的基础上,对未来社会作了科学设想,揭示了人类走向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这种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的社会制度,理所当然地成为人类梦寐以求的最美好的社理.会想。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之所以选择马克思主义,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描绘的社理.会想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方向,与中国传统文化高度契合。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儒家经典《礼记》中就有对理想的大同社会的描述,如“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等。正是因为我国大同社会的理想与马克思主义所设想的共产主义有某种意义上的共通之处,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获得了广泛的文化和心理认同。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个人理想与社理.会想的统一,是阶段性与长远性的统一,代表和反映了中国社会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首先,理想是有层次和类型的,有个人理想,也有社理.会想。个人理想描绘的是个人生活事业的理想状态,而社理.会想描绘的是社会发展的理想状态。个人生活于社会中,个人理想离不开社理.会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一种社理.会想,是一种关于中国社会发展状态的理想。它对于个人理想具有整合作用,是若干个人理想的寄托和发育之所。当代中国人对自身生活和发展的若干期望和设想,事实上是以中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为背景的,所以个人理想能否正确定位、能否实现,离不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社理.会想的把握。

其次,我们对共产主义远理.大想的追求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若干个阶段性理想。与远理.大想相比,阶段性的理想更为具体,因而它可以成为一定历史时期人们所普遍追求的比较贴近的理想目标。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必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奋斗。这样一个现实的目标,最能直接地激发我们的奋斗热情。当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并不是到本世纪中叶就结束。在我们达到这一理想目标之后,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还将继续向前延伸,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还将进一步向前推进,我国社会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到那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还会增添新的内容。

最后,在社会生活中往往会出现不同的理想,但并不是所有的理想都能成为共同理想。有的理想只代表了少数人或个别人的利益和愿望,它只能成为个别或少数人的追求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之所以能成为共同理想,就是因为它代表和反映了中国社会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广大人民群众所认同和接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夙愿与共同追求。

5.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在大学生中有这样的顺口溜:“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理想很XX,现实很骨感”,也就是说,人们在确立和追求理想的过程中,会感受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从而引起思想上的困惑和情绪上的波动。因此,正确看待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

理想与现实是相互矛盾的。第一,理想与现实有对立性。理想不等于现实,现实也不等于理想。理想所需要的对象不是在现实中存在的,它是人们所要争取的未来对象,而与当前的现实对象相对立。一般来说,人生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主要表现为社理.会想与社会现实的矛盾、道德理想与现实道德水平的矛盾、职业理想与社会需要的矛盾、生活理想与现实经济条件的矛盾。第二,理想与现实存在着差异。一方面,理想是真善美的集中体现,而现实中既存在着真善美的东西,也存在着假恶丑现象;另一方面,理想在本质上是对眼前客观现实的不满足,从而谋求改变,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走着自己的路”。第三,现实属于今天,理想属于明天。理想要成为现实不但要符合客观现实的发展趋势和可能性,还必须依靠人们的实践活动。第四,理想与现实有区别性。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如果理想就是现实,反映不出它与现实的矛盾,也反映不出对现实的超越,理想就失去了存在的根据和必要,无法成为人生追求的目标和前进的方向;反之,如果现实就是理想,人们就没有了奋斗目标。理想是“应某某”的,现实是“实然”的。

理想与现实是相互统一的。理想与现实的统一体现在理想是在对现实认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理想受现实的规定和制约,不能脱离现实而幻想未来。现实是理想的基础和摇篮,理想是未来的现实。一方面现实中包含着理想的因素,孕育着理想的发展,在一定条件下,现实必定要转化为理想;另一方面,理想中也包含着现实,是现实的升华,既包含着现实中必然发展的因素,又包含着由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条件,在一定的条件下,理想可以转化成为未来的现实。脱离现实而谈理想,理想就会成为空想。要把理想变为现实,最根本的途径是靠实践。树立理想、检验理想、完善理想、实现理想都是在实践中进行的。

6.社理.会想与个人理想的关系

社理.会想与个人理想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正当的个人理想能否在现实生活中实现,除了个人主观努力之外,最主要的还取决于现实社会的具体状况。因为人类社会既是具有一结.定构、要素的物质体系,即以一定经济结构为基础,以一定政治、法律制度及相应意识形态为上层建筑的客观物质体系;又具有自然世界所没有的价值属性。好社会是人们实现自己人生追求的条件,在这种条件下,人们现实的生产活动同时也是实现他们自己生活目的的自主活动;坏社会则是束缚人们自主活动的桎梏,人们的生产活动只能是维持他们肉体的手段,即马克思所说,人们是以摧残生命的方式来维护他们的生命。所以人要实现自己的个人理想,就不能不形成相应的社理.会想,不能不了解个人理想的实现所需要的社会条件。也正是从这个层面,世世代代的人们才不惜流血牺牲,为建立美好社会而前仆后继。另一方面,人们之所以要为实现某种社理.会想而奋斗、牺牲,不仅是为了推动社会发展、历史进步,也是为了使自己和像自己这样的千千万万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的生活,实现自己美好的人生理想。

个人理想与社理.会想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一方面,个人理想与社理.会想相互联系、相互统一。个人理想只有植根于现实社会的土壤中,才可能实现;而社理.会想只有建立在真正体现绝大多数个人的共同利益、共同目标的基础上才有生命力。另一方面,个人理想与社理.会想是相互区别、相互制约的,各有其自身的规定性。首先,社理.会想决定和制约着个人理想。在理想体系中,社理.会想居于高层次,是最根本、起主导作用的。个人理想居于低层次,从属于社理.会想。个人理想只有自觉地顺应社理.会想并以此为基本方向来进行选择和确立,才可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如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指导我们的总目标、大方向,个人理想只有与这个方向相一致才可能实现并得到社会认可。其次,社理.会想又是个人理想的凝聚和升华。社理.会想反映着人们的共同愿望,代表着人们的共同利益,它要靠千万人的实践活动来实现。因此,社理.会想不仅不排斥个人理想,而且是个人理想的凝聚和升华。我们党提出的现阶段共同理想,就集中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愿望。由此可见,社理.会想并不是虚幻和空洞的,它体现在千百万人一系列的现实生活中。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个人理想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梦,也是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每个中国人的梦。“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发展中会遇到许多难题,在实现中国梦的接力奋斗中会经受各种考验。大学生能否铸就百折不挠的进取品质,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尤其重要。中国梦能够帮助大学生在为实现中国梦奋斗的过程中不断坚定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意志,始终保持解放思想、敢为人先的良好精神状态,能够帮助大学生自觉地将个体的成长成才融入中华民族复兴的洪流伟业之中,在为中国梦努力奋斗的历程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最后,中国梦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指明奋斗方向。大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顶梁柱”,只有明确奋斗的方向,才能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有所作为。正如习近平所说:“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实干兴邦,空谈误国。”中国梦需要经过艰辛的奋斗,需要经过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才能最终实现。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能够激发当代大学生强化忧患意识和成才意识,向当代大学生发出召唤,使之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更大的力量。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1.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担当(党课讲稿)
  2.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
  3. 以学修身,以史为鉴范文
  4. 党史知识学习成果
  5.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试行)
  6. 关于十九大精神的入党申请书范文三篇
  7. 党史学习心得
  8. 党员个人对照材料1
  9. 新生风采展工作安排
  10. 对四个“引路人”精神的感受
  11. 铭记党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专题党课讲稿
  12. 学党史步骤要求
  1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章节练习
  14. 入党申请书范文2000字
  15. 银行基层党支部书记培训心得
  16. 第三季度廉政党课讲稿

以上为《第二章XXXXX“坚定理想信念”的教学分析与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第二章XXXXX“坚定理想信念”的教学分析与设计由用户“cy0729”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XXXXX猜你喜欢
回顶部 | 首页 | 电脑版 | 举报反馈 更新时间2021-07-12 07:41:32
if(location.host!='wap.kao110.com'){location.href='http://wap.kao110.com/html/30/16/78728.html'}ipt>if(location.host!='wap.kao110.com'){location.href='http://wap.kao110.com/html/30/16/78728.html'}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