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逻辑与推理内容》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第十二讲 概念与推理
一、概念
(一)定义
概念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概括反映。
概念是理性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具有抽象性和普遍性。人类在认识过程中,把所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特点抽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比如:从白雪、白马、白纸等事物里抽出它们的共同特点,就得出“白"的概念。
“定义”与“概念”密切相关,但有别于“概念”。“定义”是对一种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确切而简要的说明。“下定义"必须抓住被定义事物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多采用判断单句的形式。其格式多为“XXX (种概念)是XXX (本质特征)的XXx (属概念)”。比如:无理数(种概念)是(判断词)无限而不循环(本质特征)的小数(属概念)。
(二)基本特征
概念具有两个基本特征,即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1.概念的内涵就是指这个概念的含义。即该概念所反映的事物对象所特有的属性。
例如:“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其中,“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就是概念“商品”的内涵。
2.概念的外延就是指这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对象的范围,即具有概念所反映的属性的事物或对象。例如:“森林包括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殊用途林”,这就是从外延角度说明“森林”的概念。
(三)概念间的关系
1.全某某: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相同。例如: 珠穆朗玛峰和世界最高峰 中国的母亲河和黄河
2.全分: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不同。例如: 猫和狗 奇数和偶数
3.交叉:两个概念的外延有重合的部分,也有不重合的部分。(二者是不能并列的)
例如: 学生和党员 演员和歌手
包含:一个概念的外延包含着另一个概念的外延。(二者是不能并列的)
例如: 人和女人 学生和小学生
(四)概念偷换
概念偷换是指在思维和论辩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违反同一律(“同一律”详解见下一讲中“逻辑规律”)的逻辑要求,用一个概念去代换另一个不同的概念而产生的逻辑错误。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任意改变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使之变成另一个概念。
2.利用多义词可以表达几个不同概念的特点,故意把不同的概念混淆起来。
3.抓住概念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抹杀不同概念的本质区别。
4.混淆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
5.断章取文:从对方真正的言论中选取有误导性的段落。
例如:当有人说欧谛德谟克说谎时,他狡辩说:“谁说谎就是在说不存在的东西,而不存在的东西是无法说的。所以没有人能说慌”
在欧谛德谟克的狡辩中,两次使用了“不存在的东西”这一语词,但其所表达的概念却是不同的。前者表达的是“不符合事实”的概念,后者表达的是“根本不存在的事物”的概念。他就是故意用后一概念去偷换了前一概念。
二、推理
逻辑学是一门比较复杂和繁琐的学问,论证中常用的逻辑有演绎、归纳、类比推理。
(一)演绎推理
演绎推理。就是以一般性事理或普遍性结论为前提,通过推导即“演绎”,得出具体陈述或个别结论的过程。这是由一般到个别的认识方法。演绎推理的核心可以归纳为:
三段: 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例如 毛泽东《为人民服务》的这一段, 就是典型的演绎推理。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作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的,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这个推理过程归纳为三段:
为人民利益而死的,就比泰山还重。 (大前提,这是普遍性结论)
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兹而死的。 (小前提,这是客观事实)
他的死悬比泰山还要取的。 (由已知推导出个别结论)
(二)归纳推理
归纳推理,就是从个别性知识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是从个别事实中概括出一般的原理。关键词是“概括"。
归纳和演绎是方向相反的两种逻辑过程,但两者又是互相依赖互相促进的。归纳是演绎的基础,演绎又是另一个归纳的前提。
例如,一篇名为《媒体.霉体》的时事评论,就见运用口纳推理。
(个例1)台北,一个姓吴的,伙同恶少,绑架仇人,结果把仇人给活理了。姓吴的承认,他是从电影里学来的。
(个例2)香港一名大盗,用挖土机挖走自动提款机。怎么想到的?也是看电影,学作案。
(个例3)XX两名十七岁男孩,挟持一名十岁儿童,勒死人后打电话勒索赎款。是电影告诉他们的。
(个例4)达拉斯七岁男孩醉心于电视上的职业摔跤。后来摔死了他三岁的弟弟。
(结论)媒体长期密集进行暴力表演,形成暴力文化,让许多人心智麻本,恶性被激发,不啻在人群中预置了无数定时炸件。
(三)类比推理
类比推理亦称“类推” “类比”。它是根据两个或两类事物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通过比较而推断出它们在其他属性(这一属性已为类比的一个对象所具有,另一个类比的对象那里尚未发现)上也相同的推理过程。它的逻辑模式可以表述为:
A本物具有甲乙丙等属性,B事物具有甲乙等属性,A与B是一类事物,所以B也有丙属性。
类比不同于比较。类比是为了推理出具有共同的属性结论,比较是为了区分二者的异同点。
类比不同于比喻。类比的事物是同类的。比喻则是不同事物;类比是逻辑推理,比喻是修辞手法;类比是以推理结论为目的,比喻是为了形象描述。
类比推理,不要陷入“以喻某某”的逻辑错误中。
(邹某某讽齐某某纳谏)一文中,邹某某向齐某某进谏,运用的便是类比推理。
相同点:
邹某某
齐某某
1
吾之妻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2
徐某某,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吾之蔽甚矣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结论,共同点)
练练悟悟
1. 下列各项中,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类型与“白领——研究生”相同的一项是( )
A.老师——学生 B.松花江——清江 C.工人——工厂 D.大学生——志愿者
2.下列旬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XX、XX、XX城市群建设的启动,对道路、媒体、通讯等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此相关,XX商业圈无疑也将面对重新洗牌的机会。
B.为亿万炎黄子孙和海外同胞所瞩目的桥山黄帝陵公祭活动,已经成为传承中华文明,凝聚民族精神的文化盛典。
C.美国《预防》杂志刊文指出,年龄在七八十岁的老年人如果每天买菜、煮饭、干家务活的时间在一小时以上,将有利于身体的健康。
D.我们要重视对火需的研究,因为导弹、人造卫星、航天飞机、宇宙飞船这些航天器都是用火箭发射升空的。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XX园旅游纪念品商场里摆满了名人字画、根雕作品、导游地图、古玩、配饰等多种工艺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游客们精挑细选,讨价还价,热闹极了。
B.这个法律职业培调基地由省司法厅和XX大学合作建立,是全国首家有效联合政府行政职能和高校教育资源而成立的培训机构。
C该厂家抓生产质量,重视企业文化,十几年来培养了一批技术骨干,所生产的内农产量成为全国同行业销售额率先突破十亿大关的一个著名品牌。
D.柄息地的缩减,使得野生虎的数量急剧减少,将来老虎能否在大自然中继续生存取决于人类的实际行动。
4.从下列材料中选取必要的信息。为“心理咨为”下定义。
①心理咨询是给咨询对象以帮助、启发和教育的活动。
②这种话动必须运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来妥善处理各种心理问题。
③这种活动通过言语、文字或其他信息传播媒介来达到咨沟目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S题。
“反智论”译自英文的anti-intelleelualism,也可以译作“反智识主义”。“反智论”并非一种学说、一套理论,而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在文化的各方面都有痕迹可循,并不限于政治的领域。中国虽然没有“反智论"这个名词,但“反智”的现象则一直是存在的。因为这个现象可以说普遍地存在于一切文化之中,中国自然不是例外。研究这一现象的学者都感到不易给“反智论”下一个清晰的定义,不过一般地说,“反智论”可以分为两个互相关涉的部分:一是对于“智性”本身的憎恨和怀疑,认为“智性”及由“智性”而来的知识学问对人生皆有害两无益。抱着这种态度的人我们可以叫他作“反智性论者”。但是在西方,“反智性论者”和“反理性论者”一方面颇相牵缠,而另一方面又有分别。哲学史上颇不乏反理性之士,此在西方即所谓徒恃理性不足以认识“真理”。所以一般地说,反理性论者只是对“理性”的使用际限有所保留,并非完全抛弃“理性”。“智性”在通常的用法中则含义较“理性”为广,并可以包括“理性”;反理性论者之不必然为反智性论者,其道理是显两易见的。至于这两者之间容易牵涉不分,则是因为反智论者往往援引反理性者的思想学说以自重。例如尼采、柏某某、詹姆士诸人的反理性论,便常成为政治和社会上反智运动的思想武器。
“反智论”的另一方面则是对代表“智性”的知识分于表现一种轻鄙以至敌视。凡是采取这种态度的人,我们称他们作“反知识分子”。必须指出,“反知识分于”和“反智性论者”之间的区别主要只存在于概念上,而在实践中这两者则有时难以分辩。我们之所以提出这一区别,是因为社会上一般“反知识分子”常常以知识分子为攻点的对象,而不必然直接触及“智性”的本身,虽则对知识分子的攻击多少也会蕴含着对“智性”的否定。在下面的讨论中,我们将尽量用“反智论者”一词来兼指“反智性论者”和“反知识分子”两者,非十分必要时不再进一步加以区别,以免引起理解上的混乱。
中国政治上的反智传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历史现象,我在本篇中只能从政治思想史的角度提出一些初步的看法,详论且俟将来。首先必须说明,本文虽以讨论反智论为主旨,但我并不认为中国的政治传统是以反智为其最主要的特色。相反地,至少从表面上看,中国的传统政治,在和其他文化相形之下,还可以说是比较尊重智性的。自汉武帝以来,尤其是隋、唐科举制度建立之后,政治上用人遵守一定的知识标准。明、清以八股取士最受现代人攻击。然而撇开考试的内容不谈,根据学者统计,明初百余年间进士之来自平民家庭(即三代无功名)者高达百分之六十。这样一种长时期吸收知识分子的政治传统在世界文化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选自余英时《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论儒、道、法三家政治思想的分野与汇流),有删改)
下列对文中“反智论”相关信息的表达,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反智论”也可以翻译为“反智识主义”。如果要对其下一个明确的定义,研究“反智"现象的学者都觉得是比较困难的。
B.“反智论”这种理论并不只在政治领城才出现,它存在于文化领域的各个力面,如果仔细分析,总能找到一些存在的痕迹。
C隋唐科举制度建立之后,各王朝都在以一定的知识标准选拔人才,这种长期选拔使用知识分子治国的政治传统是独一无二的。
D.“反智论”的规象普遍地存在一切文化之中,在中国,虽然没有“反智论”这个名词,但这类现象依旧存在于文化之中。
6.判断下列论说文段的推理方法,属于演绎、归纳、类比中的哪一种。
(1)孟子的话揭示了中庸的真正含义——不偏激却要变通。杨子和墨子的做法都是偏激的体现,或许他们的主张都符合自己的理想利益,但如此偏激的做法在孟子眼中都或多或少有损“大道”。在他眼中,对待事情,“中庸”是最好的办法,但他又进一步提山“执中无权,犹执一边。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 无愧为“亚圣”之美誉。他认为,“中庸”虽好,但若一味坚持中道而缺乏变通,其实也是一种偏激,与上二者无异,同样是有损大道的行为。就像郑人信码买履、楚人刻舟求剑,他们本意只是想做成事,却因死守教条、遇事刻板、不懂变通而闹出各种笑话。我们立身处世,既要坚持该坚持的,也要临时而变,遇事而通,如此通权达变,才能真正地践行“中庸之道”。
属于( )
(2)他人的帮助能让生命开出更灿烂的花。相声演员岳某某获得了 《欢乐喜剧人》第二季某某,他的成功离不开恩师郭德纲的的悉心裁培、妻子郑敏的体贴支持、搭档史爱东的默契配合,他们的热心帮助,使得岳某某步入了成功的殿堂。管仲因鲍叔牙的无私帮助成为春秋名相,刘备因诸葛亮的倾心相助得以蜀中建国。刘邦因张良大力帮助开创汉家百年基业。由是观之,在漫漫的人生路上,仅有自身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有他人的帮助。因为他人的帮助,我们获得了事业发展的机会:因为他人的帮助,我们获得了事业发展的策略。他人的帮助使我们的梦想之花获得了雨露。
属于( )
(3)当前,拐卖妇女的犯罪活动依然十分猖獗,“打拐”工作依然形势严峻。拐卖妇女的犯罪活动为何屡禁不止?一个取要的原因是不少地方只打击人贩子,不打击“买主”,认为“买主”只违法不犯罪。果真如此吗?否!无数事实证明,在拐卖妇女这一犯罪活动中,“买主”同人贩子一样,都侵犯了妇女的人身权利,绝大多数“买主”都犯了强奸罪(甚至强奸14岁以下幼女)、非法拘禁罪、故意伤害罪、重婚罪、妨害他人婚姻家庭罪,等等。对这些“买主”,不追究他们的刑事责任行吗?
属于( )
(4)“XX加油”真的很“土鳖"吗?其实不是。“XX加油”是口语,或者说叫俗语。“风月同天”相反,是雅言,或者说叫雅语。它们两个,地位是平等的。我们今天的社公,人生而平等,语言也生而平等。雅言和俗语,两个都是工具,都是武器。就好像一把紫薇软剑,一把是丈八蛇矛,都是兵器。用剑的一定比用蛇矛的厉害吗?反正罗贯中肯定认为不是。又好像花衣服和素衣服,不能说有高下之分。今天该穿什么?看习惯,看场合。
属于( )
7.图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英雄”一词在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如杜甫《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辛弃疾《水遇乐.XX北固亭怀古》“英雄无觅,孙仲某某”,呼唤英雄成了那个时代的声音。而今,时代变迁,有人说,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还有人说,这是一个没有英雄只有偶像的时代。
当今的时代还有英雄吗?对此。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第十三讲 因果推理与逻辑规律
一、因果推理
根据客既事物之间具有普遍的和必然的因果联系的规律性。通过揭示原因来推论结果,或者根据结果来推论原因,这种思维方式就是因果推理。
常用关联词
例句
因为……所以……
因为有你的陪伴,所以我从不感觉孤单。
之所以……是因为……
她之所以考试取得了好成绩,是因为平时努力学习。
由于……因而……
由于怀揣梦想,因而他觉得前途一片光明。
正因为……才……
正因为生命只有一次,我们才要好好珍错。
既然……那么(也/就/便/则)……
既然你执意要离开。那么我就不强留你了。
以致(导致/使得/造成/致使)……
他事先没有充分调查研究,以致得出了错误的结论。
因此(因而/故此/由此/从而/于是/正因如此)……
小刚在校期间品学兼优,因此被评为三好学生。
可见(看来/由此可见) ……
由此可见,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总之(总而言之/综上所述/也就是说)……
总之,我们要主动,不要被动。
(一)因果推理常用关联词
注:因此=因为这样,一般不能与“因为“搭配”。
(二)因果关系的类型
1.一因一果。例如:
当地球运行于太阳和月亮之间,并且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时,就会产生月食。
2.一因多果。例如:
生态平衡遭到破坏,造成气候异常、水土流失、动植物受损等后果。
3.同因异果。例如:
下雪了,农民说“鸡雪兆丰年”,小孩说“使可以打雪仗了”,快递员说“通路变泥泞了”。
4.分园同果。例如:
原子核的裂变会产生大量的热能,原于核的聚变同样会产生大量的热能。
5.互为因果。例如:
轻易就感染病毒的人,人体免疫力也会大幅下降。
人体免疫力大幅下降的人,会容易感染病毒。
6.多因一果。例如:
风调雨顺,农业政策正确,农民生产积极性高,引进新的农业科学技术,使今年农业获得了丰.大收。
7.多因多果。例如:
这个工厂经过整顿领导班子、改革体制、加强管理,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科学技术指导,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领导班子团结了,职工生产积极性高了,职工业务水平提高了,厂子效益变好了,职工福利待遇也改善……
(三)因果推理的方法
1.由因推果。
一般强调结果。具型句式:因……所以……。例如:
因为1976年XX大地震,1997 年亚洲金融风暴,2004 年印度洋大海啸,都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危害,所以之后人们建立了灾难预警机制。
2.由果溯因。
一般强调原因。典型句式:之所以.……是因为……。例如:
人们之所以不敢拒绝时方的无理要求,是因为害怕得罪人,害怕留下骂名,更害怕别人报复。
原因包括内部的、外部的、主要的、次要的、直接、间接的、根本的、一般的、必然的、偶然的等,探究各方面原因,可帮助人们找到问题的症结,并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例如:
“食品安全常出问题”的原因有:①生产者、经营者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而违反食品安全相关法律(直接的、根本的、主要的原因),②政府部门监管不力(间接的、一般的、次要的原因),③老百姓认识上的误区(间接的、一般的、次要的原因)。因此,加强食品安全的措施有:①加强对生产者、经营者的守法经营教育,增强社会责任感;②加强政府部门的监管力度;⑧加强舆论宣传,提高老百姓对食品安全的认识。
在论述文中,为使论述走向深刻,经常使用由果溯因这种论正方法。典型句式:为什么……是因为……例如:
瞬间铸就永恒。(论点)三岁女孩宋欣宜在XX地震中与死神抗争了逾40个小时后从废墟中被解救出来,人们惊奇于她生命力的顽强。随着挖掘的深入,女孩奇迹生还的谜底被揭开:已经故去的年轻父母脸对脸、欛膊搭着屄膊,用自己的身体搭成一个拱形,在地震发生的一瞬间双双挡住倒塌下来的沉重墙体,用血肉之躯为自己的孩子构筑了一道“生命的圆墙”。(论据)为什么这个感人的情节在当时只是一瞬,而它却永远留在我们记忆深处?是因为这短暂的一瞬震撼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灵,亲情在这一瞬间体现得如此动人心魄!求生是人的本能,而在这生死一瞬间,伟大的亲情却超越了本能。正是亲情的伟大力量使得原本转瞬即逝的刹那保存到永远。(析因)世界上所有的父亲和母亲都是爱的天使。他们用无数爱的瞬间铸就了一个个不朽的永恒。(结论)
(四)错误的因果推理
1.因果倒置,即把原因和结论颠倒的一种错误推理形式。往往因为结果看起来像是原因或者更像其他的因素,使得我们的思维发生了倒置的想法。这是主观的意向,而非事实如此。例如:
错误:由于有机物的腐败,导致微生物入侵。
盲人的听力一般比正常人好,所以听力好的人容易失明。
飞行员的空间感必须非常好,所以空间感好的人才能当飞行员。
正确: 由于微生物入侵,导致有机物的腐败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功还有多方面的因素,比如个人的努力奋斗、高超的演技等内因,***的包装宣传,顺应了时代需求等外因,这些才是他成功的真正原因。
7.示例:
成功不是偶然的。(观点)“中国诗词大会”中年仅十六岁的高中学生武亦姝夺冠成名,不禁让人感叹“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小小年纪就有了成年人难以企及的诗词储备量,就有了与众多“老学霸”一较高低的勇气和从容。(论据)感叹之余,我们不禁要问,她的成功是偶然的吗?当然不是。我们看她在岧场上意气风发的时候,千万别忽视了她对诗词那份独有的挚爱和台下十年功的汗水。正是因为她从小受父亲熏陶,喜爱诵读诗词,只要一聊到古诗词她就会抑制不住地兴奋,才成就了她的才气。正式因为她的勤奋和坚持,不仅随身携带一本苏轼的诗集,更奉陆游为自己的男神,才让她在诗词大会中一鸣惊人,就连大学教授也大呼惭愧。(析因)我敢说,天才的成功永远是九十九分的汗水加一分的灵感,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通行在阳光大道上的天才,只有把征服困难当成一种乐趣,从困难中走过却又永不放弃的天才。(小结)
8.不矛盾
9.我来这里是为了被绞死
10.违反同一律。
11.排中律。此马有一只眼睛是瞎的。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逻辑与推理内容》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逻辑与推理内容由用户“温度改变不了寒”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