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2020年:党中央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2020.5.9)》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听取意见和建议
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
习近平主持并发表重要讲话李克强通报有关情况 汪洋王沪宁出席
XX日报 2020.5.9
新华社XX5月8日电?5月8日,中共中央在中XX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代表的意见和建议。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XX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我们要继续抓紧做好各项工作,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扎实推进复工复产复学,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汪洋、王沪宁出席座谈会。李克强通报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有关情况。
座谈会上,民革中央主席万某某、民盟中央主席丁某某、民建中央主席郝某某、民进中央主席蔡某某、农工党中央主席陈某某、致公党中央主席万某某、九三学社中央主席武某某、台盟中央主席苏某某、全国工商联主席高某某、无党派人士代表孙其信先后发言。他们表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上下一心、众志成城,我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国内疫情已经得到基本控制,输入性病例的增长势头逐渐减弱,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极大激发了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凝聚力,充分展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和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他们赞同中共中央对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加快恢复生产生活正常秩序的部署,并就加快疫苗研发、审批和使用,强化重大疫情防控科技支撑,加强对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教育和人才培养,推动复工复产、恢复经济社会发展活力,维护金融市场稳定,深入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任务,讲好中国抗疫故事等提出意见和建议。
在认真听取大家发言后,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表示,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中共中央高度重视,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统筹全局、沉着应对,果断采取一系列防控和救治举措,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初步遏制了疫情蔓延势头,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将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了XX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对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
习近平强调,在抗击疫情的非常时刻,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坚定不移同中国共产党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坚定不移同中国共产党同舟共济、风雨与共。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坚决贯彻中共中央决策部署,第一时间成立领导小组、发出通知,号召广大成员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共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发挥人才优势、智力优势、联系广泛优势,组织6万余名民主党派医务人员投入疫情一线,围绕防止疫情扩散、帮助企业复工复产、防控境外疫情输入等重大问题调查研究、建言献策,协助各级党委政.和府做好思想工作,加强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同时号召广大成员踊跃捐款捐物,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贡献力量。习近平代表中共中央向大家表示感谢。
习近平指出,大家在发言中对我国抗击疫情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对中共中央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决策部署表示赞同,并就继续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健全公共卫生体系等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将认真研究吸纳。
习近平强调,在疫情防控斗争中,我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一体行动,各地区各部门立即响应,打响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我们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习近平对大家提出3点希望。一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站稳政治立场,坚定“四个自信”,继续同中国共产党携手前进、共克时艰。二是继续为防疫情、促发展发挥积极作用,深入调查研究,加强前瞻性谋划和规律性思考,提出真知灼见,推动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三是协助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密切关注社情民意,及时开展解疑释惑工作,讲好中国抗疫故事,发出好声音、传播正能量。
丁某某、刘某某、孙某某、黄某某、蔡某某、尤某某、王毅、肖捷、赵某某、何某某,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人出席座谈会。
出席座谈会的党外人士还有陈某某、郑某某、辜胜阻、刘某某、何某某、邵鸿和蒋某某、李某某、谢某某、邵峰等。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2020年:党中央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2020.5.9)》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2020年:党中央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2020.5.9)由用户“HSC12345”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