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沁园春 XX》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沁园春 XX》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词的一些体裁知识。
2.品味关键词语,体悟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3.把握词作的情感脉络,感受毛泽东博大的情怀和革命的壮志。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品味意象和语言,进一步感悟词中阔大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我们在初中时,学过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在这首词中,我们曾经随诗人一起领略了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之冬的壮丽景色,诗人面对如此多娇的江山,抒发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情壮志。今天,我们来学习毛泽东的另一首词《沁园春?XX》,看诗人是如何描绘深秋湘江的景致,又抒发了怎样的豪情壮志。(课件展示1题目)
二.有关解题:(课件2和3)
(1)词的知识。词,又称长短句。词最初称为“曲某某”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词有词牌,又称词调。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定。因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写词叫“填词”,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词填进去。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XX”是题目。
(2)背景介绍。本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毛泽东同志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XX正式成立,国共合作创造了蓬勃发展的大好革命形势。但是,革命应该由哪个阶级来领导,成为党内外斗争的焦点。这年深秋,毛泽东去*_**,在XX停留,重游橘XX,写下了这首词。
三.整体感知。
(1)教师有感情地范读全某某。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某某。
教师诵读提示(课件4):上片“看”字和下片“恰”字都是领字,两字后要稍顿,突出领字作用。“看”字所控7句要读得抑扬顿挫,充满兴奋喜悦之情,“万类霜天竞自由”要读出彻悟、慨叹之情。“恰”字所控7句要读得激昂慷慨,充满自信,语速稍快。?
(3)教师提问(课件5):这首词描述了几幅画面?你可以根据内容给各幅画加个小标题吗?这一组典型的画面塑造了词人什么样的形象?体现了诗歌什么样的特点??
明确:描述了四幅画面:“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体现了诗歌最突出的特点,即形象性。?
四.研读过程。
1.具体研习“独立寒秋”图。?
(1)学生朗读词的开头三句“独立寒秋,湘XX去,橘XX头”。?
(2)(课件6)让学生将三句词的正常语序调整好,并简要说说它们的大意。?
明确:诗歌语言的跳跃性很大,语序往往倒装,而且有些成分省略了,要靠想象把诗意串合起来。这三句词的大意是:在深秋时节,毛泽东独立于橘XX头,凝望着湘江水滚滚北去。
(3)(课件7)让学生根据画面再作一次较为形象而有诗意的描述。
明确:在一个深秋的季节里,橘XX头,伫立着一位英姿勃勃的年轻革命家,他正深情地注视着滚滚北去的湘江波涛,凝重的目光里似乎折射出心头翻腾的无尽遐思……?
2.具体研习“湘江秋景”图。
(1)学习诵读“看”字所控的7句。
(2)(课件8)提问:词人是怎样变换视角描绘眼前这大好秋色的呢?
明确:远眺:XX红遍、层林尽染(静)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静、动)仰视:鹰击长空(动)俯瞰:鱼翔浅底(动)
(3)(课件9)让学生们闭上眼睛,将词中文字通过想象在脑海里形成画面,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示例:远山层峦叠嶂,层层枫林被秋霜染得火红;江水如碧玉般清澈见底,江面上千帆竞发,往来船只你追我赶疾驶;雄鹰敏捷矫健,奋力冲向万里长空;鱼儿轻快自如,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然后慢速朗读全某某,细心品味。
五.课堂练习
(课件23)词中以一个“ ”字,为写景抒情的起点,总领七句,描绘了独立橘XX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诗人从 、 、 、 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既有 景,又有 景;既有 景,又有 景,对照鲜明,生机蓬勃。最后,“ ”一句,则从眼前的山、树、水、船、鹰、鱼,一下子扩展到世间万物,并对在寒秋严霜下的万物蓬勃活跃、奋发自强的情状作了富于哲理性的概括。
明确(课件24)看 山上、江某某、空中、水底 动 静 近 远 万类霜天况自由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沁园春 XX》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沁园春 XX》教案由用户“boltboft09a1”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