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将相和》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引导--探究--体验”课堂教学基本模式研讨教学设计
教师: 王某某 学科: 语文 年级:六
课 题:《将相和》
教学内容简析:
《将相和》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是以“和”为主题,通过叙述三个故事写出了将和相由不和到和的经过,刻画了蔺相如机智勇敢、无畏、大义凛然和廉颇知错能改的人物形象,赞美了他们忠于国家,顾全大局的高尚品质。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虽已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和语言感悟能力,但知表层易明深层难,在学习的过程仍需要我的引导和点拨,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我将充分考虑以上因素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
1、能在阅读中独立认识本课生字。能读准词语“XX、鼓瑟、击缶、上大夫、上卿”的音;能在语境中理解“勃然变色、声色俱厉、负荆请罪”等词语的意思。
2、能了解“将相和”的故事,能借助提示简要概括“XX之会”的内容,知道XX之会的功劳是二人通力合作的结果;能转述“负荆请罪”中将相二人的话,体会“和”的含义。能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尝试有感情地朗读关键语句。
3、感受蔺相如在XX之会上的智勇双全,面对廉颇挑衅时的宽阔胸襟;感受廉颇知错就改的勇气;体会两人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能了解“将相和”的故事;能转述“负荆请罪”中将相二人的话,体会“和”的含义。
2、感受蔺相如在XX之会上的智勇双全,面对廉颇挑衅时的宽阔胸襟;感受廉颇知错就改的勇气;体会两人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爱国之情。
教学辅助手段:
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查找关于廉颇、蔺相如的历史资料。
教学过程及各环节时间预设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1、揭示课题:35《将相和》
2、理解课题:课题中将指谁?相指谁?和是什么意思?从课题知道课文讲什么?
3、默读全文,了解“不和”的原因。
(XX之会上,蔺相如又立了功,赵王封他做了上卿。职位比廉颇高。)
4、指导朗读廉颇的话,引入XX之会。
出示句子: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的头上。我碰见他,非得叫他下不了台!
(二)点拨思路,质疑问难
●XX之会
1、自渎3——8小节,想想:XX之会这个故事围绕哪些人?写了一件什么事?
2、根据提示简要概括XX之会的内容,介绍乐器“瑟”和“缶”。
3、再读3——8小节,划出蔺相如说的话,联系上下文想想他问什么这样说?
4、理解蔺相如说的两句话,能有感情地朗读并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出示句子:“听说大王善为秦某某,请为赵王某某。”
“你我现在相距只有五步。再不答应,我就跟你拼了。”
理解句子:
句一:“听说大王善为秦某某,请为赵王某某。”
(结合学生的`交流,随即联系前文秦王的话和第二节蔺相如劝赵王赴XX会的内容。)
句二:“你我现在相距只有五步。再不答应,我就跟你拼了。”
(师补充《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的内容)
(能从蔺相如的话中知道他这么说、这么做的原因,感受蔺相如在秦王面前不甘示弱、大智大勇)
指导朗读
5、小结:蔺相如是不是没有能耐,就凭一张嘴呢?看来廉颇说错了。
●负荆请罪
1、齐读廉颇的话,并指名转述。
出示句子:“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的头上。我碰见他,非得叫他下不了台!”
(提示学生在这里转述要有称呼,用敬语。)
2、自由读10——14小节,找找:蔺相如听到这话怎么做?怎么说的?
3、理解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什么?展开合理想象。
(三)反馈拓展,实践反思
完成练笔:
蔺相如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的人(胆识过人、机智勇敢、随机应变、勇于牺牲、英勇无畏、足智多谋……)
反馈练习设计:
1.“完璧归赵”的起因是( ),事情的经过是( ),事情的结果是( )。
2. “XX会”的起因是( ),经过是( ),结果是( )。
3.“负荆请罪”的起因是( ),经过是( ),结果是( )。
板书设计:
将相和
(完璧归赵)蔺相如 (XX之会)
以国家利益为重
(不服气)廉颇(负荆请罪)
分层作业布置:
1、必做:完成同步课堂练习册。
2、选做:课外阅读《史记》。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将相和》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将相和》教学设计由用户“yujunjie19860211”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