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党课初稿》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乡村振兴的“正确打开方式”是怎样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乡村振兴是施治“三农”问题的根本之策,是一篇大文章。如今,各种资源要素向乡村汇集,乡村振兴步伐加快。下一步,乡村振兴关键点何在?
一、正确理解三步走,找准乡村振兴施策对象
乡村振兴战略分三步走: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政.和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目前第一步任务接近完成,第二步即将迈开。第三步是在中国已经完成城镇化、实现现代化条件下才可能达到的目标。从城镇化角度来看,只有当大部分农村人口进城且能在城市体面安居、少数农户从事农业生产实现规模经营时,农业强、农民富和农村美才能实现。
目前,乡村振兴还处在初级阶段,应该以打基础为主,不宜盲目求快求美求全。目前各地高度重视乡村振兴战略,希望通过政府投入带动,实现乡村产业兴旺,达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但不可否认,有些地方在实施这一战略时存在急躁心理。乡村振兴是要经过6个五年计划才能实现的长期战略目标,不能错将战略目标当成当下就可实现的战术目标。
那么乡村振兴瞄准的主要对象应是谁?
从乡村振兴的扶助对象看,重点不是资本和大户,而是小农户,尤其是留守农村的中老年农民和传统农业。农村年轻人很容易在城市找到就业机会,留守中老年人是当前农村主力人群,也是最主要的建设者。乡村振兴就是要靠这些留守农村的中老年人,也是要为留守中老年人提供服务。
乡村振兴战略不能搞几个盆景,而要夯实中国发展之基,要弥补“三农”短板。当前一些地方利用国家资源在具有显著区位和环境优势的地区进行高某某。这种投入是有问题的、不公平的。现阶段,国家投入农村的资源,应为所有农民提供基本生产生活秩序。国家资源应当主要用于基本保障和社会保底,向一般农村地区投入。
不少农村空心化突出,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可靠力量为谁?
农民进城是必然趋势,但有一部分不愿或无法进城的青壮年劳动力通过流转土地扩大农业经营规模,在农村获取不低于外出务工的收入。这些青壮年农民在经济上表现为“中农”,在社会结构上成为“中坚”,成为农村社会中难得的“中坚农民”。
当前农村,“中坚农民”占比只有10%。占比虽不高,但作用很大,这些“中坚农民”成为村干部的主要来源,“中坚农民+老人农业”构成当前一个时期农村基本生产生活秩序的结构基础。“中坚农民”是从农村土生土长出来的,对农村有感情,也有顽强生命力,他们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可靠力量。乡村振兴战略应当重点支持扶助“中坚农民”,他们也是组织农民的重要力量。
二、重视组织农民和文化建设,让农村成为城市生活的升级版
乡村振兴有哪些亟待破解的痛点难点?
当前的乡村振兴战略中,我认为有三个问题应当引起高度重视。第一个问题是如何构造一个既保证进城农民的土地权利,又保证留村种地农户种地便利的土地制度。这方面应当充分发挥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优势,甚至可以向国有农场制度学习。第二个问题是如何将自上而下的惠农资金投入与农民组织能力的提高结合起来。乡村振兴,农民是主体。这个主体必须是组织起来的农民而不能是单个的农民,更不能是那些对国家资源敏感、要奶吃的“会哭孩子”。如何将农民组织起来是当前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第三个问题是能否将低龄老年人组织起来照料高龄老年人,发展农村互助养老。若能组织起来发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失败的问题,应引起重视。
乡村振兴与我国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应是怎样的关系?
乡村振兴是以国家快速城镇化、产业迅速升级为前提的。但我们需要的城镇化,既促进农民进城,又要预留农民进城失败时的返乡退路。尤其应当注意的是,当前给农民预留返乡退路不是因为农村比城市好,而是农民在城市难以维持体面生活时退而求其次的选择。此时的城乡关系是发展极和稳定器的关系。
当中国完成城镇化、实现现代化以后,所有进城农民都在城市体面安居,有稳定就业与社会保障,他们不再需要农村作为进城失败的预留退路,城乡关系就可以进入新阶段。那时,农村就成为城市生活的升级版,比城市更为惬意的乡村生活变为可能,也就进入乡村振兴的第三步战略。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党课初稿》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党课初稿由用户“丹丹傻妞”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